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时间:2023-09-23 13:33:34 点击:2784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21日07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是支撑、推动、引领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挑战,更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大论断,为教育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等,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同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强化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纵向衔接,使教育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有机融合,形成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新形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教育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还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要推进教育公平正义,形成普及普惠、优质均衡、城乡一体的教育供给模式,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高度一致发展。为此,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要统筹推进教育公平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教育体系结构性变革,构建全面监测、动态追踪、持续帮扶等机制,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正义的层次、水平与质量。

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强调物质文明的积累提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强大而丰富的物质生活生产资料,而且要强调精神文明的现代跃升,逐步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大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升华。对此,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例如,通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举办传统曲艺欣赏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挖掘社会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等,加快文化普及,提升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天人合一”的伦理境界,是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优先、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教育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置条件。因此,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要在教育全过程贯通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各个方面,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教育的整体变革。要完善师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体系,为广大教师提供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服务。

建设教育强国是服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关键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协和万邦”的精神内核,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人类主动去构建,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也不可替代。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通过多边平台支持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分享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教育的方案和智慧,推动构建更加均衡的全球教育发展伙伴关系。要深化多边机构的合作,加强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国教育的“朋友圈”,让世界听懂中国教育的声音、理解中国教育的故事。

(作者:刘佳 王金哲,单位系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佳系该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主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