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从“国”字说爱国

作者:admin 时间:2018-10-09 08:09:00 点击:6081

       歌曲《国家》中唱道:“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平实的歌词唱出了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与眷恋。

  每个人都有拳拳爱国之情。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字典上,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简单的几个字就给爱国下了定义,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爱国、该怎样去做才算是爱国?让我们从“国”字说起。

  古汉字中,“国(國)”字的组成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国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元素,构成了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土地、人口、国界、军队等,表达了古人造字时对“国”概念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爱国仍然有所启示。

  “国”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国家、祖国等含义,但在古代,国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殷商时期没有“国”的概念,国即城邑,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春秋时期,国多指代诸侯国,如齐、楚、燕、赵等。后来,国又引申为国都,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到“去国怀乡”,“去国”即离开京都。此外,国还可作地域、地方讲,如王维在《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其中南国即指岭南地区。

  从古至今,国字的写法、含义虽在不断变化,但始终保留了代表土地的元素。的确,一个国家的国土山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国家主权、财富,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因此,热爱祖国首先是从热爱国土开始,每一个爱国者都必须像爱惜身体发肤那样爱惜每一寸山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秦国人民在抵抗西戎入侵时就豪迈地唱起了《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说军备不足?我愿与你同披一件战袍,共赴战场、共赴国殇;汉唐时期,戍边的将士们常常一边在戍客思归、于边关苦寒中思念家园,又一边在保家卫国、于孤城万仞下守卫家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长风万里,吹不灭热血激昂,征战年年,征不尽壮志凌云;近代以来,面对国家的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陈天华心痛悲愤“好个江山忍送人”,黄遵宪仰天长问“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之心首先就根植在本土的大地上,爱国就从爱脚下的国土开始,把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一山一地、一城一池,都是人民的居住地——一个国家中比土地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是组成这个国家的广大人民。《大学》中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国,是为护民而存在,没有人的存在,何来土的必要?“上下同欲者胜”,其实这不仅指军队内部的上下一心,更是指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拥有这样的力量,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正是意识到民之于国的重要,《管子》才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尚书》亦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实在在的民众幸福是最重要的,让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人民能过得幸福安康,就是我们最根本的奋斗目标——爱国,是爱土地,更是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同胞手足。

  除了山河国土与广大人民,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文化——“国”字的演变本身就是汉字文化的体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诗人黄雍廉曾在《唐人街》里写道: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豪地传承古今,是精神富足地走向未来。在实践爱国的道路上,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没有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没有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这样的爱国是脆弱的,是贫乏的,是不堪一击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守土有责”——守文化的根基不断、守精神的土壤不腐,用我们个体的文化修养,构筑中国文化这道万里长城的绵延不绝。

  爱国,不只是一个定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爱我们的国土、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文化,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天性,也是一种人人有责的豪情。(信息来源:新华网   郝思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