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余所高校联合发布《扬州宣言》 问道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

作者:admin 时间:2018-05-11 11:18:00 点击:7307

从基于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的学生工作“蜂巢模型”到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石榴籽”工作坊,从“党建创新”“精准育人”等理论研究到“易班建设”“双创教育”等实务操作……日前,在扬州大学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各种新观点、新思路异彩纷呈,成为当下高校学生工作改革探索的一道缩影。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哪些新特征?新形势下辅导员要树立什么样的新思维?不同高校在探索中应如何实现新作为?会议期间,来自全国136所高校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和一线辅导员齐聚扬州,以“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为主题展开研讨,论道新时代教育管理的“行动指南”。

锚定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少高校,思政课的低头族很多,曾有报道,有班级近80%的学生都在玩手机,思政工作如何才能接上地气?近年江苏省的健康调研发现,大学生的肥胖比例越来越高,心理健康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怎能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当下学生工作中的痛点和热点,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直言不讳,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热议。

“‘立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格,‘树人’就是要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苏春海认为,新时代学工研究要勇于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面对思政课效率低的痛点,怎样走活思想引领的“一盘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研工部部长吕宏林介绍,该校在网络思政上精耕细作,构建起纸媒平台、管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思政矩阵”,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效果显著。

为培育学生身心健康,扬州大学面向全体学生以普及为基础,发展为重点,自助为目标,构建五级心理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排除学生隐藏的“心理危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实现思政育人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并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高晓杰认为,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与管理,提升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获得感、幸福感,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嵌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布局”

自然界的蜂巢和学生工作有怎样的联系?扬州大学立足于自身的学校特点和学工特色,创新探索出学生工作的“蜂巢模型”。

“蜂巢的六边形构造最大化地整合了相关资源,并较好地实现了外部延展。”该校党委副书记叶柏森介绍说,正是基于蜂巢物理特性与学生工作特点的共性叠加,该校构建起宣传、组织、教师工作部、学工、研工、党校、团委、教务等部门相互协同、贯通式的“大思政”格局。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统一。

不同高校的办学条件、育人理念、发展定位千差万别,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嵌入到高校教育改革的“宏观布局”中,凝练特色、塑造品牌,实现学工与高校发展的熔融共进。

会场近400名代表协商通过的《扬州宣言》强调,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要增强系统思维,立足全局,提升政治站位,找准职责定位,推动工作进位,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同频共振。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该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多、来源广、结构复杂等特点,建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石榴籽”工作坊,为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山西医科大学多年精心打造的“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资源运用研究”,紧扣医学特色开展思政育人,成果被全国21所医学院校采用,成为专业特色与思政育人有效融合的“金字招牌”。

“我国正处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鼓点正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李忠人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生工作应主动作为,与高教改革的目标同向同行,用新作为写好高校学生工作“奋进之笔”,共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紧跟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步伐”

互联网、大数据、云教育等新技术已深刻融入师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兴技术与立德树人的传统优势深度融合已成为当下学工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成为新时代高校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生长点。

“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要紧跟 时代步伐,坚持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院长冯刚教授认为,创新发展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抓住重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突破。

“互联网早已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主流阵地,但怎样让主流声音在学生中间听得见、站得住、立得稳一直是困扰大部分高校的问题。”陕西科技大学易班发展中心主任陶兴旺介绍说,该校在易班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作为内容建设的先锋队,转换视角,把“易班建设”还给学生,既稳固了阵地,也繁荣了生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创新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取得了哪些成效?苏春海介绍说,江苏省的智慧就业平台去年的访问量达到了9.2亿人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创业是通过智慧平台实现的。很难统计,与传统的就业服务相比,智慧就业节约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成本。

在推动学工建设转型升级方面,扬州大学不仅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还与时俱进地制定了新标准。不久前,该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专家组现场审核。该校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高校。

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过程。如《扬州宣言》向全体学生工作者发出的号召,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开创高校学生工作新局面。(本报记者 徐倩 通讯员 张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21日第8版 版名:高教周刊·大学校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