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

作者:admin 时间:2018-06-22 21:34:00 点击:6463

为中国梦奋斗 视觉中国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热切的寄语和希望,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面阐明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学习观。大学生须深刻领会并切实贯彻这一学习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他在和大学生的座谈讲话以及回信中,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了热切的寄语和希望,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面阐明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学习观。大学生须深刻领会并切实贯彻这一学习观。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志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常讲的问题。他引用古语“功崇惟志”,说明立志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近日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指出大学生“要励志”。

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沉迷于游戏、微信而不能自拔,就像茫茫大海上一条没有航标指引的小船。因此,立志实属新时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

新时代大学生要立鸿鹄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生的讲话和回信中,语重心长地勉励他们“要志存高远”“立鸿鹄志”,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他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不移为远大志向而奋斗。当前,一些大学生虽有远大理想信念但易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为理想信念奋斗终生,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非常有针对性。“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理应是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大学生要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首要任务是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学什么的问题和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简明深刻地回答了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大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关于德育

修身立德,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大学生讲话中的重要话题。在他看来,德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具有基础性和方向性意义。大学生只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个人的才能方可用得其所。他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目前情况看,各类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中国古人在修身律己、处世待人等方面的大量论述,是帮助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断的重要资源。孔子曾教育儿子:“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学习行为规范,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古人把修德作为立身之本,说明立德极端重要。

关于智育

智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他指出,大学生既要打牢基础知识又要及时更新知识,既要刻苦钻研理论又要积极掌握技能。他还特别强调读书,而且他自己就是爱读书和博览群书的模范。

注重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教育家都特别强调读书学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人在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是有益的,《颜氏家训》中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这些论述对大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很有启发。

关于体育和美育

对于大学生体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有很多论述。他在南京看望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要求广大青少年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清代名臣曾国藩、胡林翼,在家书中都强调多锻炼身体的必要性。

美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也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勤学笃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怎样才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呢?这属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如何修身立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到这样两点。

明德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不仅是个人道德,也是一种大德。他指出:“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道德方面的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量讲话,就是给大学生普及道德修养知识。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说,人们只有学习才能知道做人的道理。在古人看来,要成为有德的人,必须先读书明理。

笃实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修身立德,仅仅明德是不够的,还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他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这就需要有“笃行”的功夫,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基础,宋代学者袁采曾说,“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

如何成就才学?

掌握“真才实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但是,如何求得真学问?怎样练就真本领呢?

勤学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就是说,求得真学问,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勤学不倦。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大学生学习“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二是专心有恒。他指出,大学生学习“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三是细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一定要和思考结合起来,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思考,领悟事物发展中的规律和道理,形成系统而不是碎片化的见识。

身体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通过实践提高本领,需要做到两点:其一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其二是要苦干实干。他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学以致用的论述。汉代孔臧对其子说:“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也。”清代学者汪辉祖说:“‘人’是虚名,求践其名,非实做不可。”这都有助于大学生领会实践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并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包含的科学学习观,为实现中国梦释放青春激情、矢志艰苦奋斗、勤学笃行,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关问题研究”[15JD710075]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1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思想前沿  作者:陆信礼

Baidu
sogou